芳香型葡萄:潛藏中的寶藏
- dopaminetaiwan
- 2015年4月30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【紐西蘭貿易發展中心-葡萄酒推廣活動】花絮
(第四篇)芳香型葡萄:潛藏中的寶藏
早在19世紀,紐西蘭就已經開始有了零星規模芳香型葡萄品種的種植(主要為麗絲玲Riesling)。1980至1990年代,灰皮諾Pinot Gris、麗絲玲Riesling、格烏茲塔明那Gewürztraminer等芳香型葡萄在紐西蘭開始備受重視.另外,一些如維歐尼耶(Viognier)的小眾品種也在紐西蘭有了小範圍的種植。種植面積與市場接受度自此逐漸增加;其中,有三分之二的產量來自於天氣較為寒涼,卻擁有充足日照、早晚溫差迥異的南島產區。
紐西蘭涼爽的氣候造就了種植芳香型葡萄品種的絕佳條件.自21世紀始,具有鮮明地區和地域風格的麗絲玲、格烏茲塔明那、灰皮諾逐漸輩出,為紐西蘭葡萄酒在國際舞台上帶來諸多極佳聲譽。本次活動細選的五款芳香型葡萄酒,來自於四個極具特色與代表性的產區(馬爾堡、吉斯本、霍克斯灣、坎培爾頓).本次活動將一揭紐西蘭芳香型葡萄-神秘面紗!


(圖片出處:紐西蘭貿易發展中心)
【紐西蘭貿易發展中心-葡萄酒推廣活動】酒食篇
(第四篇)芳香型葡萄:潛藏中的寶藏
相較於紅葡萄酒,白葡萄酒往往更能夠襯托與昇華台灣(或是中華)重火侯、醬料、鮮味式料理.餐酒搭配原則上,紐西蘭果酸新鮮、稍具殘糖(Residual Sugar)的芳香型葡萄酒與充滿酸甜苦辣鹹醬料,大雜燴中式料理充滿著無限可能性.本次活動一共挑選了十一種亞洲菜𥚃常見的醬汁,搭配上五款紐西蘭芳香型白酒;創造出55種組合變化,更精準、細膩實踐"白葡萄酒適合中式料理"一說.
餐酒吻合基礎,首先建立在味蕾和諧之上;而後,在雙方香氣互助之下達到酒食交融境界.五味雜陳、十一種醬料,挑戰著三十多副味蕾;令大夥兒最津津樂道的是客家傳統-桔醬!但必須用殘糖較高的麗絲玲,才會巧妙遮掩桔醬苦感卻同時提升了雙方共有的柑橘味.票居第二位是日常家中與中式餐廳都扮演著很重要腳色-醬油.其鹹味與豆味將強調出了酒中青檸檬、柑橘般,新鮮果酸;酒內殘糖同時緩和了味蕾中,醬油所帶來極高的鹹味.而味道濃郁厚重,火鍋必備-沙茶醬則被譽為是醬料中的"浩克".就算是同時具備高酒精濃度、多殘糖量、豐厚酒體的白葡萄酒都不是很容易與他和平相處.


(圖片出處:紐西蘭貿易發展中心)
【紐西蘭貿易發展中心-葡萄酒推廣活動】後記
(第四篇)芳香型葡萄:潛藏中的寶藏
經過了十一種醬料、涵蓋了酸甜苦辣鹹鮮、五款芳香型葡萄酒、55種味蕾組合後;除了沙茶醬與甜度過高的南洋酸甜醬不容易與葡萄酒做朋友以外,其餘票數分布尚顯平均,不同組合各有擁護者.
若以酒款來說,灰石酒莊灰皮諾(Greystone Wines Sandollar Pinot Gris)在果酸新鮮度與酒酯綿密細膩感雖然有著很好的表現,但每公升僅2.5公克殘糖量使得他難與醬料搭配.米爾頓酒莊白梢楠(Milllton Estate Chenin Blanc)、亨特酒莊博德科(Hunter’s Wine Breidecker)、象山酒莊灰皮諾(Elephant Hill LePhant Blanc)殘糖量介於每公升7~9公克不等,在搭配上是各展特色,各有所長;而殘糖量最高(每公升44克)的吉森酒莊麗絲玲(Giesen Estate Riesling)則是獲得最多青睞.這次結果進一步說明了除了新鮮酸度以外,適當的甜度(糖分)是佐搭中式料理另外一個,不可缺少的元素.



(圖片出處:紐西蘭貿易發展中心)
觀看酒款介紹:
Comments